【媒体聚焦】慧心连手脑:记华山医院副院长、手外科专家徐文东

2017-04-21 阅读:900次 来源:嘉兴嘉湖骨科医院

“其实,中国的手外科治疗技术领先世界。”

如果奇异博士真的存在,车祸后想起找徐文东看一看,也许就不用去当超级英雄了。

◆ ◆ ◆ ◆

手脑

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、手外科专家徐文东

◆ ◆ ◆ ◆
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5226.jpg

徐文东

医学博士、生物学博士后、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、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、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、臂丛及周围神经学组组长、亚太腕关节协会(APWA)副主席、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及总干事长、《中华手外科杂志》副总编辑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国家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、上海市领军人才、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参与2部国际专著编写,2项发明专利、2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,近3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著20余篇。作为第三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、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、二等奖、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等。

请输入标题     abcdefg
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4733.jpg

漫威电影《奇异博士》讲述了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因车祸无法再从事外科手术,却在寻求治愈自己双手的过程中,意外地获得了魔力而拯救世界的故事。“其实,中国的手外科治疗技术领先世界。”华山医院副院长、手外科专家徐文东说。与治愈奇异博士双手不同,徐文东治疗患者,靠的是扎实的手术技术创新的治疗思维。如果奇异博士真的存在,车祸后想起找徐文东看一看,也许就不用去当超级英雄了。


心灵手巧,用双手解除病痛

徐文东的父母都是医疗工作者,他从小就在医院的集体宿舍里长大。“一直都觉得,医生是一个既有意义、又受人尊敬的职业。”徐文东说,也许是出于父母家庭和生活环境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,在报考大学的时候,他选择了医学专业。

“人一辈子,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。”徐文东回忆,在他高考的那年,父母曾就他的将来给过建议,“我小时候动手能力比较强,父母觉得我心灵手巧,建议我学习临床医学,还鼓励我往外科方向发展,直接用双手解除患者病痛。”徐文东采纳了父母的建议,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(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)。在那里,一场讲座,影响了徐文东专业方向的选择。

讲座的讲师,也就是徐文东后来的恩师——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手外科专家顾玉东。

“顾老师是中国卫生系统的一面旗帜。”徐文东说,由顾玉东院士任主任,华山医院在上世纪60年代成立了独立的手外科,是国内建立的最早的手外科中心之一。

那正是中国工业化飞速发展的时代,人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价值、创造财富。但与此同时,与手相关的意外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。“断指再植术”帮助患者把意外折断的手指重新接上;“足趾移植术”将患者的脚趾移植到手部,补偿部分断裂手指的功能……多项创新手术技术的实现,为不少手外伤患者带来了福音。在顾玉东院士的领导下,华山手外科近30年获得7项国家级科技奖,大大推动了中国手外科领域的发展,其中就包括了与臂丛神经相关的研究成果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4740.jpg

顾玉东院士(前排右二)与徐文东教授(前排左二)


“一侧通路断了,为什么不换另一条?”


所谓的臂丛神经,指的是人脑指挥肌肉做出动作所需经过的一条“通路”。臂丛神经主要支配上肢、肩背、胸部的感觉和运动,手也在其支配范围内

“手,可能是人身体上最灵活的部位之一。”徐文东介绍道,按照其复杂程度,人的肢体动作会在大脑中有所投影。而在所有的这些投影中,1/3是人的面部表情,用以表达人最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活动;1/3是人们日常的各种活动和运动;剩下的1/3,则全部都是手部动作的投影,人双手的灵活和复杂程度,由此可见一斑。

但有些患者的手“不听使唤”,问题未必都出在手上,臂丛神经受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。“这种情况在车祸中较为常见。”徐文东说,一些患者的臂丛神经在车祸中不幸受损,导致手部不受大脑门支配,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。

“对这种类型的患者,顾玉东院士想到了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。”徐文东说,与双手一样,人的大脑也有左右之分,右脑控制左手,左脑控制右手。当一侧的臂丛神经受损,就好比是相应侧的大脑与手之间的“通路”断开了。这个时候,是否可以通过“换一条路”,将手接到另一侧大脑掌管的、完好的臂丛神经上,来诱导一侧的大脑同时控制两只手呢?

通过“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”,院士使这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成为了现实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4745.jpg

给患者换“大脑”:
“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”治疗中枢神经损伤

一开始,这种手术的作用是为臂丛神经受损的患者带来福音。但正所谓“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渐渐地,徐文东发现了手术有更广大的服务群体和应用前景。

“中枢神经损伤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,其中脑卒中、脑外伤和小儿脑瘫为最常见的中枢损伤原因。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,中枢神经损伤急性期的死亡率大大降低,但随之而来的是致残率的相对上升。徐文东说,中国现有400多万脑卒中幸存者,患有残疾的比例高达75%,其中40%为严重残疾。虽然脑外伤的总体死亡率已经由30年前的50%降低到目前的30%左右,但在存活的轻度患者中有10%会遗留永久的残疾,中、重度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6%和100%。此外,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病因,中国0岁~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1.86%,估计全国有31万脑瘫患儿,每年约新增4.6万人,且大多数伴有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。

“人的大脑有很大的潜力,一侧的大脑,确实有能力同时控制两只手!”徐文东说。因此,将瘫痪一侧的臂丛神经连接到功能相对健全侧的大脑,其原理就是让完好一侧大脑在控制健侧肢体的同时,也控制瘫痪侧肢体。因此,应用这种手术技术,对脑卒中、脑外伤和小儿脑瘫患者的手部和上肢动作也应有积极作用。”想到这里,徐文东下定决心,在原本的“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”基础上再做改进,发展出“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”,并从2008年起逐步应用到临床实践中。

“如果说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手术,用于臂丛损伤是给患者换了‘臂丛神经’,那用于中枢损伤后的上肢偏瘫则等于是给患者换了‘大脑’。”徐文东说,“虽然前期的动物实验已经为我们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,但真要应用到临床患者身上,我们还是要慎之又慎。毕竟,这是种创新的治疗方法,在治疗前必须与患者进行全面、详细的沟通。”徐文东回忆,在第一批接受这种手术治疗的患者中,有一个小女孩的情况至今让他记忆犹新。

“女孩那年12岁,来的时候是妈妈和外婆一起带来的,由于脑瘫导致手部动作不受支配,生活不能自理。”徐文东说,患者家属诚心求医,态度十分诚恳,他于是将这种新型手术的情况坦诚相告,“有一个办法也许对孩子有效,理论上是说得通的,安全上也没有问题,但由于是创新的手术技术,所以治疗效果无法保证。”

经过反复斟酌,最后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,家长决定做手术。

QQ图片20170421162844.png

“手术很成功。”徐文东说,经过不断地康复练习和患者本身的不懈努力,女孩的双手功能恢复状况喜人,多年过去了,现在的她不仅找到了理想的工作,还凭借其手工艺泥人作品“天使之爱”,在2014年获得了首届全国“随心手愈”手工作业治疗作品大赛一等奖。

“女孩接受手术时年纪还小,身体的机能还处在旺盛期,恢复状况也比较好。但只要留心观察,还是可以看出手部姿态的不自然。”徐文东坦言,对这类患者,想要完全恢复到与正常人无异几乎是不可能的,“但只要能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,这样的形态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灵活!”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4752.jpg

女孩的作品“指间之爱”获得全国首届“随心手愈手工作业治疗作品大赛一等奖

神经手术,脑瘫患者康复的新契机

自2008年开展第一例手术以来,至今接受“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”的患者已有近100例,有效率达到88%。

“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,在患者中枢神经损伤之后的治疗效果大都不够理想,临床常用的康复理疗作用有限,而一些传统手术方法则往往只能改善手的外形,难以有效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。其他如促进新生神经元的相关研究,如神经营养因子和干细胞移植治疗等都可能具有一定的前景,但是目前还仅存在于实验室中。”徐文东解释说,“与这些要么效果不佳,要么应用尚远的治疗方法相比,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治疗给了这些患者进一步康复的机会。大多数接受手术的患者,在手术之后瘫手痉挛的症状马上就可以缓解,紧张的肌肉也得以放松。结合术后的康复训练,在8个月~10个月的时间中,患者的手也愈加灵活,能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这一原创成果于2011年发表在显微外科两大国际权威杂志之一的《显微外科(Microsurgery)》上,系列病例随访2015年发表于国际神经外科领域三大权威期刊之一《神经外科(Neurosurgery)》上,该手术方法也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。

“在上海,除了华山医院,新华医院、第六人民医院也已经在推广这种手术。”徐文东说,“下一步,我们希望在全国铺开,先期筛选出6家省会级大医院重点推广,在给更多患者带去新的康复机遇的同时,也能积累更多病例。”

“现在还处在手术的发展阶段。”徐文东说,“神经移位接通后,健侧大脑半球与手如何进行信息交互、反馈?感觉和运动如何协调?如何让神经生长得更快?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。”更多的病例就代表着更多的数据和更复杂的患者情况,这也为他进一步研究手术效果、提高手术有效率、帮助更多患者恢复手部功能,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微信图片_20170421154756.jpg

摘自|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公众号

来源|《康复》健康家庭

原标题|慧心连手脑

记者|施源



预约中心